close

DSC_5049.JPG

 

蘭嶼的原住民是達悟族(也稱為雅美族),全島有6個部落,從開元港所在的椰油部落依順時針方向分別是:朗島部落、東清部落、野銀部落、紅頭部落和漁人部落。6個部落各有不同特色,這次我們住的民宿是在朗島部落,朗島部落意指有禮貌的聚落。過去在環島公路未開通之前,朗島是東清與椰油部落必經的路徑,由於往來人多,朗島居民見人便親切打招呼,因而獲得有禮貌聚落的美稱。

其實我們在找民宿時並沒有特定要選哪個部落,只是依據我們住宿的日期和需求條件去搜尋,「蘭色大門」這個網站專門介紹蘭嶼的住宿和景點,船票和機票也可以在這個網站預訂。

 

DSC_5146.JPG

 

DSC_5142.JPG

 

我們住的民宿是鴻昇白屋二館,是一棟三層樓的建築物,據說是老闆一磚一瓦親手建造的,特地隔間成多間雅房和套房,房間雖然不大,但裝潢很新,陳設也很乾淨整潔。民宿的外觀是純白色,矗立在藍天底下特別顯眼。

 

DSC_5143.JPG

 

在二樓出入口的樓梯旁還建造了一個小小的傳統涼台,沒事可以在這裡放空、發呆、乘涼,別具巧思。距離二館不遠處另有一館,看網站介紹似乎比較適合包整棟,有廚房可使用。民宿老闆和老闆娘都很 親切,只是老闆娘記性不是很好,老是不記得我們哪一天要離開,如果有登記要參加什麼活動,一定要再次提醒,免得她又忘了。

 

DSC_5184.JPG

 

蘭嶼傳統的建築分成3個部分:主屋(vahay)、工作房(makarang)與涼台(tagakal)。現在島上的房屋大部分是水泥建築,而在野銀部落保留了許多傳統地下主屋,地下屋是依地形建造而成,有一半的高度是落在地底下,從一般高度的地面望去,只會看到地下屋的屋頂,要進到地下屋裡面,必須走下石階像要走到地下室一般。這些傳統地下屋都有百年的歷史了。

 

DSC_5194.JPG

 

我們在野銀部落的冷泉遇到一位地下屋的導遊──黑哥,他問我們要不要參觀地下屋,因為一般遊客看到地下屋不能隨便拍照,也不能隨便進入,那畢竟是當地居民的家,必須尊重人家的隱私,黑哥要帶我們參觀他的老家,解說地下屋的歷史,而且可以拍照。於是我和阿諾欣然答應,導遊的價格1人250元。

 

DSC_5186.JPG

 

DSC_5191.JPG

 

地下主屋的建築是社會聲望與地位的象徵,黑哥指了他家門前掛的一排豬下巴的骨頭,他說在傳統社會,家門前掛的豬下巴愈多表示這戶人家愈有錢。屋裡的高度不高,我們都只能半跪在地板上說話,主屋的主要功能是睡覺、煮食、生育、貯藏家傳寶物等,黑哥說他們以前在這屋裡就睡了12個人。現在還保留下來的地下屋多半是為了文化傳承,只有少數老一輩的人還住地下屋。

 

DSC_5094.JPG

 

從高山上俯瞰野銀部落,可以明顯看到傳統地下屋的黑色屋頂自成一個聚落,與現代水泥建築房屋形成明顯的對比。

 

DSC_5087.JPG

 

另一個傳統建築物不只被保留下來,而且還隨處可見,那就是涼台。涼台是小型的干欄式建築,高出地面約60至90公分,是人們聊天、工作、午憩、乘涼,甚至是進餐的地方。在蘭嶼沒有隨處可見的咖啡館,但只要買一杯咖啡或自己準備茶飲、點心,隨時都可以在涼台喝下午茶放空,因此也有人戲稱涼台為發呆亭。

 

DSC_5157.JPG

 

DSC_5251.JPG

 

據說以前涼台還有一個作用,是讓達悟族人望海仰天、觀測天候變化的開放空間。現在不只當地居民家裡有私人的涼台,學校裡和路邊也有公共涼台。環島公路每隔一段距離就會看見涼台,就像一段完整的文章,每一個句子後面會有一個逗點,停頓一下再連接下一個句子,騎車騎累了就上涼台休息一下,再上路。人生不也是如此,累了,休息一下再上路!

 

DSC_5270.JPG

 

每個涼台的造型各有不同,空間大小也不同,可說是蘭嶼別具一格的風光。「上涼台,請脫鞋」,大部分的涼台都會看見這樣的警語,這是尊重也是禮貌,維持乾淨整潔的環境,讓下一個人也可以同樣享用乾淨整潔的涼台,這是最基本的要求。

arrow
arrow

    凱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